摘要: 當前,社會各界對如何構建“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”高度關注,也充滿期待。
構建新發展格局,是我國依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主動推進的中長期經濟格局再定位,也是因時應勢達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改革發展重大戰略選擇。擴大內需,是進一步激發我國經濟活力、對沖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的必然選擇,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。聚焦當下、放眼長遠,抓住機遇、應對挑戰,更要在擴大內需上下足功夫、做好部署,為新發展格局打造新的動力源。
擴大內需,必須清晰明確地知道內需的潛力在哪里。超大規模的市場,蘊含著提升消費的潛力、提升投資的潛力。消費已連續多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,仍有繼續挖掘的空間;對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,鐵路、公路、農田水利等傳統基礎設施投資還有較大空間,5G網絡、大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藍海正在形成。這些都是內需的巨大潛力、旺盛活力所在。
知道內需的潛力在哪里,還需要設法釋放,才能轉化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動力。怎樣轉化?關鍵是通過一整套相互配合的政策舉措,統籌推進傳統消費提質升級與新型消費培育壯大,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“補短板”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推動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有效結合、相互促進。
內需潛力的釋放、動力的轉化,勢必依靠推動更深層次的改革來實現。要發揮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,依靠改革清“淤點”、通“堵點”、連“斷點”、解“難點”,暢通產業循環、市場循環、經濟社會循環,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,使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,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,形成需求牽引供給、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,使巨大的內需潛力得以充分釋放,從而為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。
經濟日報
責編:丁鑫
文章關鍵詞: 經濟
文章排行
專題報道
大家都在看